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发布时间:2025-01-05
发布时间:2025-01-05
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小寒节气,其特色与习俗引人关注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小寒以其寒冷著称,诸多注意事项随之而来。深入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与习俗,实为必要。
小寒节气的特点
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段的来临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,冬季的第5个,它标志着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。此时斗指子,太阳黄经达到285°,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交节。小寒虽冷,却未至极寒。冬至过后,冷空气频繁南侵,气温持续走低,小寒、大寒之际,温度降至全年最低。
小寒节气的风俗
1、腊八节
腊八节,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,亦称“法宝节”、“佛成道节”及“成道会”等。起初,此节日旨在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,如今已演变为民间传统节日。尤其在北方地区广为流传,其中最具特色的习俗便是品饮腊八粥。
2、吃糯米饭
今日广州小寒,晨曦中品尝糯米饭,其不仅以糯米烹制,更佐以炒腊肉,广东人常将香肠、香菜、葱花等统称为腊肉,滋味尤为美妙。
3、吃黄芽菜
《津门杂记》中提及,昔日天津有在小寒时节品尝黄芽菜的习俗。此菜乃天津一绝,以白菜芽精心烹制。冬至过后,割去白菜茎叶,仅留菜心,埋于地下约二寸,覆以粪肥,密封不透气。待半月,其脆嫩可口,恰似冬日蔬菜的珍品,弥补了蔬菜的稀缺。
4、数九
数九,亦称冬九九,系民间流传已久的寒天计算方式。此法虽代代相传,却鲜有文献记载。其起源至今尚无确切信息。相传在黄河流域,农家于小寒时节,常以“九九消寒图”来抵御严寒,养生保健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