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的风俗和讲究 “夏至”的习俗和忌讳
发布时间:2025-03-17
发布时间:2025-03-17
夏至时节的风俗与禁忌,探寻“夏至”的传统习俗及其注意事项。
夏至时节,民间习俗与禁忌何其丰富?随着夏至的到来,人们祭拜神灵祈求平安丰收,点亮河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,水面之食亦成习俗。夏至期间,诸多讲究亦不容忽视,如不宜长时间吹空调等。今起,小编将详细解读夏至的风俗与禁忌,带你领略“夏至”的习俗与忌讳。
夏至的风俗和讲究:
夏至,位居二十四节气之列的第十个,亦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。碧绿接天莲叶与鲜红映日荷花交织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刻即将来临。今年夏至降临于6月21日4时50分,太阳黄经达到90°,农历恰逢五月十六。它不仅带来丰收的喜悦与美食的盛宴,亦伴随酷热天气与繁忙的农事劳作。
夏至的风俗有哪些
1.祭神祀祖
夏至之际,正值麦熟时节,祭神祀祖的风俗自古流传,旨在消灾祈福,五谷丰登。自周代起,每逢夏至,朝廷便以歌舞礼乐,举行庄严的祭祀大典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“夏至之日,祭地皆用乐舞。”
2.放荷灯
夏至之际,放荷灯成为民间传统。此风俗承载着对逝者深切缅怀与对生者美好祝愿。夜幕降临,千百盏河灯随波逐流,犹如繁星点点,洒落人间,令人陶醉。
3.吃过水面
夏至时节,山东各地盛行以凉面条为食,俗称“过水面”,民间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俗语。烟台莱阳地区,夏至日正值新麦上市,黄县(今烟台龙口市)一带则喜煮新麦粒。孩子们用麦秆编织成精致的小笊篱,在汤水中捞麦粒,既饱口福,又增添乐趣,尽显农家生活之趣。
4.消夏避伏
夏至之际,闺阁间互赠折扇、脂粉等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载:“夏至日,献扇与粉脂囊,俱附言辞。”“扇”寓意生风;“粉脂”用以涂抹,散热除浊,以防痱生。宫廷中,夏至过后,皇室取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块消暑避伏,此习俗自周代起,历代相沿,终成定制。
夏至的讲究禁忌
久吹空调
夏日炎炎,众多人偏爱空调房久留。空调温度过低、通宵开启等习惯,易致寒邪入侵,损耗阳气,故不宜过度贪凉。空调风扇长时间使用,寒气易在体内凝滞,阻碍气血流通,易引发感冒、头痛、鼻塞、面瘫等症。因此,空调温度宜适中,并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。
贪食生冷
酷暑难耐之际,啜饮一杯冰爽饮料,抑或品尝一口冰淇淋,顿感清凉舒爽,实为一大享受。然而,过量食用冷饮非但无法消暑,反而可能诱发健康隐患。夏季人体阳气外散,若过多摄入生冷,易耗损阳气,且易引发肠胃不适。
大量饮水
夏日炎炎,汗流浃背,人体易缺水。有人口渴便猛灌水,实则不利。短时间内大量饮水,易引发低钠血症,损害心肾。宜小口慢饮,分多次补充。
吃隔夜菜
常有人咨询,夏日剩菜能否留至次日?夏日剩饭若久置,易生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,即便高温加热,毒素亦难根除。临床案例中,因夏日食用隔夜菜引发的问题屡见不鲜,诸如腹痛、腹泻、呕吐,乃至食物中毒。
夏至的气候特点:
1、降水量大
夏至时节,降水量显著增多,尤其在江淮流域,梅雨天气频发,空气湿度大增,气候显得格外潮湿阴冷。
2、日照时间长
夏至时节,昼长夜短现象尤为明显,使得每日日照时间显著延长,此景象将持续至秋分到来。
3、气候炎热
夏至降临,炎炎夏日正式拉开序幕,随之而来的高温酷暑亦不容小觑。纵然尚非全年最热时分,却已让人感受到难以言喻的炎热。
上一篇:清明节法定是1天还是3天 清明节法定是1天还是3天2025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