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谚语
发布时间:2025-01-17
发布时间:2025-01-17
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谚语
立秋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位,标志着斗柄指向西南,太阳运行至黄经135°,此时禾谷渐熟,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。立秋之后,紧接着便是处暑,气温通常仍较高。众多农谚中,关于立秋的智慧俯拾皆是,不妨细细品味。
立秋是什么意思?
立秋,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十三位,标志着秋天的到来。此时,斗柄指向西南,太阳黄经达到135°,公历8月7日至9日间,正值其时。“立”字寓意着起始,“秋”字则象征着禾谷的丰收。自然界的变化有序渐进,立秋之际,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悄然增长,标志着由阳盛转阴的转折点。此时,万物由繁茂走向成熟,自然界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。
立秋,位居二十四节气中第三热,仅次于大暑与小暑。紧随其后的处暑,标志着秋季第二个节气的到来,即“末暑”。在“三暑”之中,立秋居中,其后方是处暑。这“三暑”与“三伏”共同预示着高温酷热的天气,其中“三伏天”涵盖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四个节气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暑季尤为漫长。
立秋的谚语:
立了秋,便把扇子丢。
立秋棉管好,整枝不可少。
序号一,荞麦花开丑秋时,序号二,寒露将至荞麦归。
立秋十八天,寸草皆结顶。
秋风萧瑟雨稀疏,处暑虽至水难留。
秋风萧瑟雨绵绵,喜忧参半人心间;处暑时节雨纷纷,愁绪万千满城烟。
立秋时节采花椒,白露降临摘核桃。霜降之际摘柿子,立冬之时打软枣。
初伏宜种芝麻,次伏宜植豆苗,立秋之后种栗树。
三伏连秋至,余廿四虎威犹存。
立秋栽葱,白露栽蒜。
立秋时节雨连绵,稻谷满仓喜气扬;立秋若无点滴雨,农人心头愁云扬。
立秋雨淋淋,遍地是黄金。
立秋的古诗:
立秋日曲江忆元九
白居易·唐
下马柳阴下,
独上堤上行。
故人千万里,
新蝉三两声。
城中曲江水,
江上江陵城。
两地新秋思,
应同此日情。
立秋日登乐游园
白居易·唐
独行独语曲江头,
回马迟迟上乐游。
萧飒凉风与衰鬓,
谁教计会一时秋。
立秋的农谚解析:
1. 立秋一到,凉风送爽。
立秋之际,夏季渐行渐远,气温悄然降低,凉爽的秋风拂面而来。这一时节气候的显著转变,提醒我们需关注气温变化,适时增添衣物,以防秋寒侵袭。
2. 立秋前后,种瓜种豆。
立秋之际,正值夏收秋种的关键节点,此谚语旨在提醒农人把握良机,及时播种,确保秋季硕果累累。
3. 立秋不下雨,冬天必干旱。
立秋时节若雨露稀少,冬季常遭遇旱情困扰。此谚语警示农夫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,加强冬季水源的储备与管理。
4. 立秋白露,忙着收秋。
立秋与白露,标志着秋天的脚步渐近,是农事活动中的关键节点。此时,农民们正忙碌于夏收,精心筹备秋耕,彰显了时节的紧迫与农事的重大意义。
5. 立秋豆腐香,冬至米饭香。
立秋之际,豆制品的生产与消费渐入佳境,预示着秋季硕果累累的序幕拉开。冬至时分,米饭的浓郁香气弥漫,彰显着丰收的喜悦。此谚语映照出季节更迭对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,凸显了农作物随季节更替所展现的独特价值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