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的含义和象征 立春象征着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02-28

立春的内涵与象征意义何在?它又代表着怎样的寓意?

立春,这一节气蕴含着怎样的寓意与象征?每逢农历十二月或正月,便是立春之时,标志着寒冬的落幕与春日的到来。立春过后,春意渐浓,气温逐渐回升。每年的立春日期大致相同,仅有细微的时差。立春,是春季来临的标志,预示着万物复苏。本文将为您呈现立春的民间习俗,敬请关注!

一、探寻立春的深层意蕴与象征1、立春,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环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每个节气对应地球沿黄道每前进15°所抵达的特定点,彰显了太阳对地球的微妙影响,归属阳历体系。古人将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“黄道”或“日道”,并将之等分24段,每段相隔15°,从而孕育出24个节气。这24个节气实则代表了24个时令节点,每月包含两个节气。每个节气又细分为三个候,每个候历时五天。当太阳行至黄经315°时,标志着立春节气的到来。

2、廿四节气,作为远古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

在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,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秦汉之前,南北风俗各异,诸多地区将立春视为岁首,而非阴历正月初一。立春在传统农耕社会中意义非凡,拜神祭祖、祈年纳福、驱邪避灾、除旧布新、迎春等盛事,皆定于立春及其邻近日子举行。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奠定了后世岁首庆典的基调,其民俗价值亦延续至今。

二、立春的民间风俗1、迎春

迎春,作为立春的核心活动,需提前精心筹备,预演一番,此即所谓的“演春”。唯有如此,方能于立春之际隆重举行。迎春仪式通常在立春前一天举行,旨在迎接春季与句芒神的到来。立春过后,春意盎然,人们纷纷外出游春,俗称“出城探春”、“踏春”,这亦是春游的主要形式。

2、送春

立春之际,民间艺人们精心塑造众多小泥牛,称之为“春牛”,遍送至各家各户,此乃“送春”之俗。部分地区,人们还在墙上贴上绘有春牛的黄纸画,黄色象征土地,春牛寓意农事。

3、贴宜春字画

春光乍泄,门壁间挂上寓意吉祥的宜春字画,此风古已有之,唐代长安便盛行此景。据传,立春之际,长安市民多在门扉上贴上“宜春字”与“宜春画”,以祈迎春之喜。

4、籍田礼

古时立春之际,籍田之礼隆重举行,其中祈求地母之恩,仪式庄严。籍田礼成,众人欢聚畅饮,此乃后世“团拜”与“贺年”习俗之滥觞。

5、糊春牛

糊春牛习俗,立春前启动,依古法,县府聘请纸扎高手,齐聚县城,精心塑造春牛形象。以竹篾为骨,春木为腿,糊纸绘彩,春牛便栩栩如生。俗信红黄纸糊春牛,预示五谷丰登;黑纸则暗示收成欠佳。故知县多选用红黄纸,以博民心。春牛制成,举行开光点睛,设香案,虔诚礼拜。

6、鞭春牛

亦称鞭土牛,其历史源远流长,传承至今。在山东民间,人们有将土牛击碎的习俗,争相抢夺春牛之土,此谓“抢春”,而夺得牛头者,则被视为吉祥之兆。

7、吃春饼、春卷

立春之际,潮汕地区盛行食春饼、春卷的风俗。古书《四时宝鉴》记载:“立春日,春饼、生菜,称春盘。”春饼,乃以麦面精心烙制或蒸制而成,内馅则以豆芽、韭黄、粉丝等炒制佳肴包裹,风味独特。其饼薄软可口,大小随个人喜好而定。

8、咬春

立春时节,我国民间有咬春的习俗,即购买萝卜食用。此风俗源于萝卜的辛辣口感,寓意着“咬得草根断,百事可成”。老北京人尤为重视时令美食,立春当日必食春饼,此乃咬春之食,亦称春盘。清晨,胡同里便传来叫卖声:“萝卜赛梨”。即便家境贫寒,家长们也会为孩子买来萝卜,以咬春祈愿。

上一篇:霜降是什么意思 节气霜降是什么意思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