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的风俗有哪些 处暑节气民间习俗都有哪些
发布时间:2025-03-20
发布时间:2025-03-20
处暑时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处暑期间民间有哪些传统习俗?
处暑时节,各地风俗各异。诸如开渔节、祭拜土地、露台晒月饼、装瓜作器、祭祖等习俗,皆独具特色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处暑过后,气温渐降,气候转凉且干燥。各地处暑风俗,各具特色,以下为您详细介绍。
处暑的风俗有哪些:
古汉语中,“处”字蕴含“终结”与“隐匿”的双重含义,而“暑”字则专指酷热。故“处暑”一词,字面意可解读为“酷热至此终歇”或“暑气隐匿于此”。此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即将落幕,暑气渐消,凉爽的秋风逐渐盛行。处暑期间,常伴有短暂的回热天气,俗称“秋老虎”,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至9月,时长不一,大致为半个月至两个月。处暑时节,民间习俗丰富,包括开渔节、祭拜土地、露台晒月饼、制作瓜果器具、祭祖等活动。
一、开渔节
沿海渔民迎来处暑后的丰收季,浙江沿海每年处暑时节,都会举办盛大的开渔节。这一天,东海休渔期结束,渔民们齐聚一堂,举行开渔仪式,欢送他们扬帆出海。
开渔节之际,往日帆影重重、锚泊千帆的宁静海域,顿时化作机器轰鸣、汽笛悠扬、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,包括家家户户悬挂渔灯、千舟竞发仪式、文艺晚会、海岛游、特色产品展销以及地方民间文艺表演等。
二、拜土地爷
处暑时节,正值五谷丰登之际,乡民们纷纷举行仪式,虔诚祭拜土地神。有的牲畜献祭于土地庙前,有的将旗帜插立于田心,以示感恩之情;更有村民,于丰收日从田间劳作归家,竟不舍洗去泥足,唯恐洗净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硕果。
七月十五,民间祭祀土地与庄稼习俗犹存,供品撒播田间。纸钱燃尽,五彩纸条环绕作物穗头,传说此举能避冰雹,迎丰收。部分地区更赴后土庙祭拜,定襄县则将麻、谷挂于门楣。
三、祭祖、迎秋
处暑之际,民间盛行庆祝中元节的习俗,又称“七月半”。自七月初一开始,便开启鬼门,直至月底闭鬼门,期间不断举行普渡布施。传说中,普渡活动自开鬼门始,继之以竖灯篙、放河灯招魂,主体活动则搭建普度坛、架设孤棚,穿插抢孤等仪式,终以闭鬼门告终。
四、露台晒月饼
处暑之夜,家家户户常将月饼置于露台之上,晾晒其脆皮,以提升口感。此外,赏月亦为处暑时节的习俗之一。在皎洁的月光下,众人围坐,品月饼、饮热茶,共赏月色之美。
五、装瓜作器
处暑之际,蔬菜硕果累累,人们便将这新鲜瓜果巧妙地融入生活,制成盆景、瓶罐等各式器皿。这不仅让瓜果之美得以观赏,更添生活雅趣。
紧接着,本篇将为您详细解析处暑三候的显著特点,并推荐相关美食佳肴。
处暑“三候”特征:
为更精准地捕捉处暑时节的气候变化,古时智慧之士将处暑期间十五天划分为三个阶段,称之为“三候”。
一候鹰祭鸟至:随着处暑节气的降临,老鹰纷纷展开捕猎,大量捕捉鸟类。其捕猎手法独到,捕获猎物后非但未急于享用,反而将其摆放在地,宛如祭品。鹰类此时大量捕食,旨在储备食物,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冬日做好准备。雨水节气有“獭祭鱼”的物候,与处暑“鹰祭鸟”的景象颇为相似。
2、二候天地初显肃穆:自处暑第六日起,天地间万物尽显萧瑟之态,草木渐次凋零,景象凄凉。
3、三候禾乃登:禾,泛指黍、稷、稻、粱等谷物;"登"意指成熟,正如“五谷丰登”中的“登”所寓含。在处暑尾声的五日里,各类谷物依次成熟,满目皆是丰收的景象,喜悦之情弥漫于大地。
处暑节气的特点:
气温转凉,日夜温差显著拉大。处暑过后,尽管白日仍存炎热,但夜晚的凉爽感已悄然显现。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,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步减弱,气温亦随之缓缓降低。加之地面辐射增强,夜晚降温速度加快,使得昼夜温差愈发显著。
处暑之际,副热带高压南移,冷空气渐起,降水锐减。湿度下降,天气转燥,秋燥之症随之而来,口干舌燥、皮肤紧绷,秋意渐浓。
处暑将至,农作物迎来成熟季:正值生长黄金期。稻谷、玉米、高粱等作物渐露金黄,丰收景象渐显。农民们忙碌于收割、晾晒,为秋季丰收蓄势待发。
处暑的美食:
1.鸭肉
处暑至,鸭肉香,民间习俗久流传。暑热未退,秋凉将至,饮食调养宜清补相宜,既清暑热,又防秋寒。
鸭肉富含滋养之效,能有效抵御秋燥,堪称秋季“清热润燥”的佳品。此外,鸭肉性质偏寒,于初秋暑气未消之际食用,更能消暑解热,预防内火上升。
鸭肉口感鲜美,脂肪含量适中,营养价值高,价格亲民。烹饪方式多样,除北京烤鸭外,炖、煮、烹、炒皆可美味。北京人处暑日必购处暑百合鸭,江苏人则将鸭肉赠予邻里,寓意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2.鸡头米
处暑时节,鸡头米批量上市,正值品尝佳期。“处暑食此宝,半年病魔绕!”随着暑气渐消,秋风送爽,秋季人体易感燥邪。老一辈人常以鸡头米炖煮糖水,以解秋燥之苦。
鸡头米,亦称芡实,遍及大江南北的沼泽、湖泊,广泛种植,其中苏州地产的南芡更是声名远扬,独树一帜。
桂花鸡头米,苏州人的家常美味。煮制时,先在水里加入适量的冰糖,待水开后,放入洗净的鸡头米,煮沸后煮上1分钟。随后,撒上干桂花,再次煮沸后即可盛出。亦或采用清汆法,水开后放入鸡头米,小火慢煮约3分钟,只需加入绵白糖或白糖桂花即可。水多“米”少,六分汤,四分鸡头米,口感Q弹,令人回味无穷。
不仅适合搭配奶茶、银耳、藕粉,更可增添风味。
3.薯类
处暑之际,与“储薯”、“吃薯”同音。在湖南,此节气正值品尝薯类的传统习俗。
“处暑至,薯尖香”,处暑前,红薯茎尖尤为鲜美;处暑过后,红薯生长转向地下。红薯,温润滋补,补血益气,既可蒸食,又宜煮粥,更可制作各式点心。
食用红薯须知:首先,避免空腹食用,红薯糖分丰富,空腹食之易引发胃酸过多,造成“烧心”不适。其次,摄入红薯时,应适当减少主食量,因其碳水化合与能量含量与大米相近。再者,单独食用红薯易缺蛋白质与脂肪,建议搭配蔬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以保持营养均衡。
下一篇:没有了